最高法:着力解决“陪而不审、审而不议”

最高法:着力解决“陪而不审、审而不议”

核心提示:10月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执行和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着力解决“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

过去的一周,刘法现为一起离婚官司费尽口舌,最终促成了官司双方调解结案。今年50多岁的刘法现是河南省一家基层人民法院的陪审员,受邀参与法庭审理的经历已经超过了10年。

10月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执行和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

刘法现对上述报告非常关心,还找来全文研究。毕竟有关人民陪审员的高层消息,将实际影响他的生活。

老陪审员的“审案经”

刘法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他的印象中,他受邀参与审理的多是离婚官司,不论是现在,还是刚被聘为陪审员的时候,都是如此。“我所在的基层法院受理的案子,离婚官司最多”。

他刚刚参与审理的这起离婚官司还是跨省官司。

当地一位小伙子虽然小学毕业,但人长得帅,在打工期间认识了邻省一位大专毕业的姑娘。婚后,两人不同的生活习惯渐渐成了相处的障碍,经常闹矛盾,女方因此回了娘家,一去就是几年。男方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婚姻。

法院受理案件后,邀请刘法现参加审理。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法庭审理经验的陪审员,刘法现已经对司法程序驾轻就熟,了解案情、实地调查、与官司双方进行沟通。经过反复沟通后,女方在电话里同意调解离婚。得到确认后,刘法现和审判员一起带着男方赶到女方所在地,让女方在同意离婚调解书上签字。

刘法现建议让女方确定调解地点,最终约在一家小饭馆见面。在审判员和刘法现面前,原告和被告达成调解离婚协议,趴在桌子上签了字。

“只要当事人同意,哪怕她选择在街边的垃圾桶上签字都行,你尊重她,跟她建立起信任,纠纷就能解决。”刘法现这样解释他的审案经验。

刘法现的陪审员经历始自2000年。当年,当地法院相关人员联系刘法现,邀请他担任陪审员。“我以前在法院执行庭帮过忙,了解法院情况。”刘法现解释说。

当时还在经商的刘法现经过考虑,同意了。经过乡镇推荐、县法院审查、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由县法院给刘法现发了大红聘书:聘请他担任法院人民陪审员。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