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政风与提高政府公信力

改进政风与提高政府公信力

核心提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既是当前政府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突出问题。

信用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政府信用则是社会信用的支柱。孔子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国家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信用,而政府信用就是社会公信力。古语云,“民无信不立”。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全面把握政府公信力和政风的内涵,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政府公信力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对公众的信用;二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政府对公众讲信用,公众才会对政府有信任。在现代社会,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居于社会信用链条的核心位置。分解来看,政府信用也有一个体系,政治信用、决策信用、行为信用、程序信用是政府信用体系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政府信用要做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前后一致、上下一致。

政府信用与信任关系主要有三种:以“权威—依附—遵从”为特征的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的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以“契约—控制—服从”及“竞争—管理—协作”为特征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的契约型政府信任关系;以“信任—服务—合作”为特征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的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

信用是伦理、法律和经济层面的。而信任还包括传播层面的,即公众对政府信用的可观察性和可理解性。在现实社会中,因传播渠道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或者传输干扰导致信息失真,都会引起公众对政府信用的误解。

政风的内涵。政风是一个政府的作风与形象,不是官员个体的作风与形象,但官员个体的作风与形象会形成集合并影响政府的作风与形象,并有放大效应。政风既是政府行为作风本身,包括组织自律与组织他律、个体自律和个体他律;也是由此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即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期望和信念等。

政风和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政风与政府公信力具有共同的来源基础,它们的生成都有赖于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公共规则体系的公正性以及掌握意识形态资源的丰富程度。政风与政府公信力具有相同的影响主体,它们都是政府通过自身的公共行政行为赢得社会公众对其信任、支持与认同的心理状态,都是公共机构权威和影响力的外在投射,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认同。政风与政府公信力具有同样的政治效用,它们都通过其良好的形象和诚信行为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使得其法令、决策能够很好地被贯彻落实,反之则不然。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