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方式 (2)

解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方式 (2)

江泽民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思想的精髓。”然而,正确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绝非易事。比如,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无论是资本主义“二战”以后发生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提出的新挑战,还是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提出的新问题,乃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这些都是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实事。然而,在实事面前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邓小平那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其关键不在于如何理解实事,而是怎样求是。在任何场合,对认识主体来说,实事都是一样的,对实事的界定也并非十分困难,关键是如何从事实中去“求是”,不同的求法得到的“是”就不一样。因为,认识主体对实事的内在规律与本质把握的过程中,免不了渗透着认识主体的主观目的和价值取向,融入了认识主体观察、理解和评价实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将“求”转化为一种思考方式。换言之,什么样的“是”,主要取决于如何“求”,而不是知道什么“事”;思考方式就是解决如何“求”的问题,而如何“求”的问题的实质,则是形成或采用什么样的思考方式的问题。面对同样的实事(客体),不同的思考方式求得的“是”就会不同甚至截然相悖。如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存在着不同派别、道路和模式,与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类“实事”的思考方式不同是内在相关的。可见,面对具体的、现实的实事,如何求得正确的“是”,如果只是抽象地声言实事求是,或仅仅一般地声称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甚至无济于事的。必须将作为思想路线和根本原则的实事求是,转换为立场、观点和方法,再转换为操作性更强、更贴近实事的思考方式,从实事求是→立场、观点、方法→思考方式,这一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就是认识主体的“求是”活动在观念掌控上向实事的逼近过程。如果说,判断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活动中,是否真正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根本原则,看其是否把握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话;那么,衡量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的标准,就看其是否形成了正确、有效的思考方式并具备运用这种思考方式的能力。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形成的;那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在对社会主义自身的反思中形成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源于它特有的思考方式。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问题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时代性是社会事物的共同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思想理论的基本属性。所谓不同时代或称时代转换,是指一种社会历史时空的转变,表现为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形式、政治架构、文化样式和精神气质等诸多方面、多层次的改变;所谓时代主题则意味着一个时代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所在,而时代主题的转换则是时代转换发生乃至一个新时代形成的集中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时代转换实质上就是时代主题的转换。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间,世界经历了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深刻改变;资本主义经历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到现代资本主义演进阶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实践也出现了不同的路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各自的理论与实践、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时代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变化孕育并导致时代的变迁,即从“帝国主义与无产价级革命”、“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时代转向“和平发展”的时代。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而言,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意味着时代主题由政治革命转向改革建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