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江:如何保证粮食增长的趋势延续下去?(5)

张林江:如何保证粮食增长的趋势延续下去?(5)

(三)实际粮价偏低对地区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影响

全国各地对于种粮的积极性在下降,“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名存实亡。目前,主要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地理上重心由南向北移动。从品种上看,稻谷产区东南萎缩、东北扩张,小麦产区向黄淮海集中,玉米产区向华北和东北集中。1985—2011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4个东南沿海省份的粮食总产量减少了1034.7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从18.9%下降到10.7%,其中,仅江苏略有增产。同期,四省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从20.62%增长到32.24%,四省的财政也是公认的“好日子”财政,领导人也连连升迁。

与此同时,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却是直线下滑的。比如,浙江省197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760.13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472.20千公顷,粮食产量为1467.20万吨,此后,一路下滑,2011年分别下降到2462.7千公顷、1254.1千公顷、781.6万吨,分别只有1978年的51.73%、36.12%、53.27%。福建省则先扬后抑,197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01.05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13.13千公顷,粮食产量为744.90万吨;1997年分别达到2918.81千公顷、2041.29千公顷和961.78万吨。此后一路下滑,2011年分别下降到2285.80千公顷、1226.79千公顷、672.80万吨,分别只有1978年的84.63%、55.43%、90.32%,更是远低于农业高峰期1997年的水平。我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占全国GDP11.27%的广东省更是如此。1952年,广东省粮食产量854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产量,开始有粮食净调出。1978年,广东全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5000千公顷左右。2006年减少将近一半,接近2600千公顷。2011年下降到2530.4千公顷。民盟广东省委研究表明,广东每年粮食总需求3800万吨左右,粮食总产量则在1400万吨左右,缺口高达2400万吨。广东已经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缺粮区,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缺粮区。[3]

但是,粮食生产大省(大县)却往往是经济小省(小县)、财政弱省(弱县)。比如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黑龙江省,其GDP总量仅排到全国第17名。我国粮食生产第二大省河南,其GDP总量仅排到全国第5名。而且两省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全国第一大产粮县吉林省榆树市年产粮食275万吨左右,商品粮200万吨以上,但其年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元,与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江苏省昆山市财政收入相差近100倍。

正是由于种粮与GDP增长、财税增加的背离,导致各地种粮积极性下降,搞工商业或“耕地非粮化”的积极性大为提升。“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实际上已经在执行中被废止。

三、粮食生产深层次的的问题正在显现

虽然取得了粮食连增的好成绩,但有些结构性的农业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粮食产需缺口仍有扩大趋势。2000年开始,我国进口粮油数量不断上升。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在“2012重点粮油企业集团峰会”上公布的数据,2011年粮食大丰收,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总产量超过5.7亿吨,但仍然进口粮食超过6000万吨(含大豆),粮食的自给率下降到90%。而国内大豆产量只有进口数量的1/4,植物油自给率只有30%。2011年,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至1556.2亿美元;逆差从2004年的46.4亿美元升至341.2亿美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