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聚焦“依法治国”方略 确保中央精神落地生根 (8)

陕西:聚焦“依法治国”方略 确保中央精神落地生根 (8)

——陕西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要求、未来的重任。这既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原则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现实要求的回应。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缘由和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系主任、博导 王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缘何选在此时?

笔者以为,这种“全面推进”提在当下,应归于现代化进程中新的经济形态、民主政治、生态状况、和平主题、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和国际多极均衡态势、社会的发展等因素不断汇合协同,共同涌推着法治的全面展开——这正是政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还应看到其直接的现实缘由是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目前,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解决腐败和贫富分化等问题,都会损害既得利益群体利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那么,如何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发挥冲突的正功能,如同四中全会公报指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就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冲突的不断出现甚至阶段性加剧是所有转型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冲突有正负功能,关键是如何实现对冲突功能的抑负扬正,达至稳定和发展。在对此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社会科学的共识:科塞说的冲突呼唤制度的出现。其中的法律制度被法学家庞德等人视为关系调整和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被康芒斯、施密德和科斯等制度经济学家看成是从冲突中造成秩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则集合。如今,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面对上述时代主题时,指出要实现“发展稳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的回答和对依法治国意义的认识,可以说是在自身立场和国情中扬弃着前述学说,体现着政治法律性与时代性科学性的统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