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誓有利于树立宪法尊严
韩伟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由人大选出的公职人员都要向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是通过仪式树立宪法尊严,建立法治信仰,并对公职人员建立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这非常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宪法、信仰法治的文化氛围。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宪法应有的作用,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动宪法监督制度,是落实宪法的重要举措,而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有效保障宪法落实的重要方式。
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不只是一整套规则,它是人们进行立法、裁判、执法和谈判的综合活动;是分配权利义务,并据以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程序。要使法律在政治社会中“行动”起来,首先就需要人们建立起对它的信任,进而成为一种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建立对法律、尤其是对宪法的信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法律的强烈信念和心理信服,才能在信念的支配下把法律规则作为行为准则。包括宪法宣誓在内的各种法律仪式,正是有效建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方式。通过庄严的宣誓仪式,参与者能深刻体验到法律价值之庄严,从而在精神层面上把法律作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和充满激情的信仰。仪式能使参与者对法律的信仰更加深化,并使其效果得到加强。正因为此,宪法宣誓几乎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惯例,全世界已有九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并将此写入了宪法文本。
公职人员对宪法宣誓,是对自身所担负的政治责任的宣誓,更是对人民的宣誓。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依宪治国、依宪行政,是最基本的政治责任和职业伦理,必须要从任职之初就明确树立;公职人员对宪法的誓言,也是对人民的誓言,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宪法的主人”。对于宪法的承诺,就是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对“权为民所赋”这一执政理念的践行。
未来,需要更好地细化宪法宣誓制度。要建立宣誓仪式的程序规则,如由谁来主持宣誓仪式,谁来参加宣誓仪式;宣誓时如何穿着;誓词是什么,等等,以便让程序非常庄严,以增加宣誓者的敬畏感,进而形成对法治的信仰。此外,还要建立起对公职人员背弃誓言、违反宪法的惩戒制度,让宪法的权威真正树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