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中国文化领导能力的强弱(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中国文化领导能力的强弱(7)

(二)主流媒体要坚守专业主义信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渐退出“市场”和“社会”领域,政府也逐渐从许多微观管理的领域中退出,转向宏观的控制。然而实际上,国家与政府却仍未放弃教化的习惯,中央电视台与《人民日报》等媒体常常被用作“敲山震虎”的工具,需要完成很多指导具体领域走向的“政治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这些媒体有时不得不放弃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持,在真相上避重就轻,甚至背离新闻规律,使得自身公信力大打折扣。

这一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因为一旦媒体公信力受损,其传播活动往往会收到反效果。近年来,央视在曝光“星巴克”、“麦当劳”、“苹果”、“余额宝”等企业黑幕之后,均遭受了大幅度的舆论反弹。长此以往,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很可能面临萎缩与荒废。

在如今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下,说教式的价值灌输与居高临下的价值批判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容易遭到舆论的反弹。在报道价值标准问题的时候,主流媒体应尽量保持一份相对开放的心态,探究“扭曲”价值观出现的深层机制,激发、引导社会讨论,并积极促成社会共识的达成。

当然,主流媒体若想真正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还需政府宣传观念的根本转变。过去“一体化”的宣传模式不太重视精确研究受众的心理,而是把重点放在营造信息单一、内容纯粹,一体化的社会信息系统上。这种宣传模式效率较高,却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即必须维持整个符号系统的正当性。每个局部必须整齐划一,任何局部的不和谐,都可能导致动员效果下降,甚至宣传所营造的整个符号系统的崩溃。这种宣传模式维持成本很高,风险巨大,与现代信息技术所主张的开放、自由、平等的精神冲突,其效果乃至效率正在受到很大挑战。在中国日渐多元的传播格局与话语格局中,由“一体化”的宣传观念和宣传体制向“社会科学”的宣传观念和宣传体制的过渡将是大势所趋。科学式的宣传技术应在承认受众选择自由的前提下,研究大众的心理特征和传播规律,通过选择恰当的大众说服手法,使大众做出宣传者希望的选择[39]。它不再通过垄断传播管道、打压异质声音达到宣传效果,而是高效利用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获得更大的传播势能并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倡导政府意识形态宣传模式向“社会科学”式的转化并不是让政府不再向主流媒体派发意识形态导向的“政治任务”,而是在“任务”的完成形式上尽可能减少干涉,让媒体按照新闻规律与专业主义去报道新闻,通过潜移默化的议程设置去引导舆论走向,在社会价值观的重构中发挥引领的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