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中国文化领导能力的强弱(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中国文化领导能力的强弱(3)

三、“社会价值观危机”中的媒介影响分析

(一)社会化媒体的“话语生态”使价值观危机在拟态环境中被放大

对中国价值观现状或“悲愤”或“戏谑”的民意呈现,一方面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危机的响应,另一方面也因其是社会化媒体“话语生态”中最具生命力与竞争力的表达方式而被过度强调,在拟态环境中夸大了价值观危机的严重程度。“悲愤”与“戏谑”从修辞层面来讲,对应着“奇观”与“扯淡”两种话语形式,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点与传播语境恰好满足了二者的发生机制,并在某种程度上鼓励这种发言方式。

1.社会化媒体“话语生态”偏爱“奇观”

这里的“奇观”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而是源于电影分析理论中的一种反叙事的修辞结构,这一概念曾被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在其著作《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12]中系统性地加以阐释。穆尔维认为,奇观是一种被观赏或目击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非比寻常的、被打断的现象或事件。在基本的叙事系统中,奇观是一种“越轨”(aberration),它超越了以叙事为基础的概念模式,通过积极地打断叙事的愈合,威胁着完整封闭的叙事系统,营造了一种新奇感与紧张感[13]。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奇观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性奇观”,一种是“风格式奇观”,前者主要是“越轨”事件,以“小悦悦”事件为代表,激发的是民众震惊和悲愤的情绪;后者主要是指在意见表达的形式上创造一种颠覆常规的新奇效果,以“东莞扫黄风波”中的“东莞挺住”口号为代表,主要撩拨民众戏谑、嘲讽的情绪。二者都因拥有强大的情绪调动能力而在注意力吸引与传播势能上有出色的表现。

(1)不成熟的网络意见领袖与发达的传播技术相遇——被异化为“奇观创造者”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人们的阅读多处于移动状态或多线任务处理状态,注意力比较涣散。在这种环境下,情绪比较浮躁,思考难免流于浅层。网民难以自发地在宏观的“势”的层面进行把握,因而只能在微观的“事”的层面寻求爆破,通过制造“奇观”来在这一平台上争夺关注。

在中国,网络意见领袖尚未成熟,不少人虽有深厚的知识背景与社会阅历,却缺少足够的媒介素养,容易被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点与传播特点所异化,希望通过创造“奇观”去达到一呼百应的传播效果,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以及社会资本,却往往因之牺牲了自己独立的选择、客观的态度、深入的分析与更负责任的社会关怀。

(2)群体情境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强大——其表达为舆论定调

社会化媒体上的“关注”模式营造了一种心理上的“他人在场”感,从而打造出了一个“时刻被凝视”的场域。在这样的场域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群体意识或小区意识,但是人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并非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进行点对点传播,而是处在一个由许多人际关系链条构成的社会网络中。可以说SNS技术是网络社会现实化的转折点,它增强了关系对个人的影响与制约作用,而不同的关系组合也将用户驱赶进不同的小圈子群体,使人们会不自觉地以群体成员身份而不是个人身份进行互动。此时,人们作为群体成员的社会认同变得更加重要,而他们作为独特个体的个人认同变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便会出现“群体思维”和在其引导下的独特行为模式[14]。

群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是自我意识的丧失。群体情境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指向外部,并相应地更少指向自己的个人标准。人们的行为变得更少地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亦即由早已存在的价值和传统限制),同时更多地由当前环境下的提示和规范所控制。可以说,群体中的成员将如何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特定情境中哪一种规范是主要的[15]。这种规范并不是超然于群体之外的绝对存在,更不是一目了然的,它是在群体的互动中,通过“社会比较”[16]试探并建构出来的。

意见领袖是网络群体的核心人物,是号召网友聚集的轴心。他们通常善于从表象信息中剖析比较深层的价值内涵和意义,并能对问题予以深刻的解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表达;同时意见领袖又会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移植到网络中,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广泛的“社会比较”中,他们的意见表达往往是群体“社会比较”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物,能在社会议题中形成一个公认的衡量尺度。因此意见领袖的意见往往有决定特定情境中的主要规范的力量,进而引领舆论未来的走向,最后直接影响群体发挥能量的正负属性。

虽然价值观困境在现实中存在,每个人都深有感触,但在意见领袖定性之前,群体尚不能形成舆论的洪流。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知名主持人黄健翔在微博中写道:“其实,当下的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小悦悦,也是18路人,甚至是两个肇事司机之一。包括那些愤怒的公知,自己也不知干过多少肮脏龌龊的勾当呢。别装正直善良痛心疾首了,这世道是每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共建至此的,一个互害互骗互疑互恨互辱的社会。都认命吧。”该条微博获得了17209次转发与5443条评论,“每个人都是小悦悦,也是18路人”的提法一时间被广泛引用,民意表达的倾向也逐渐由对道德困境的迷惘转为对中国“道德崩盘”的悲愤。而在本次“东莞扫黄风波”中,某些意见领袖的“东莞挺住”、“东莞不哭”等口号也为最初的民意表达铺上了戏谑、奇观式的调性,特别是在《南方都市报》评论官微发出“东莞挺住”!舆论对央视暗访东莞色情业的揶揄和反弹,不仅是对报导本身的不满,更是对权力僭越要管住公民下半身的恐惧的本能反应。媒体不是不能报导色情业,这个原始行业是否仍存在暴力血泪、娼妓们的生存状态,及其屡禁不止背后的权力庇护,更需要媒体关注。只有真相,东莞小姐才能真正不哭”的微博之后,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虽然该条微博很快被删除,但“#东莞挺住#”已成为了新浪微博上的热门话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