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作社的扶贫发展样本

一个合作社的扶贫发展样本

摘要: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截至2016年底,还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的目标。其中,秸秆食用菌合作社是河口村“合作社+扶贫”模式中最成熟且最具典型意义的样本。它的诞生、发展以及升级转型,充分体现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的努力和探索。

在合作社带动下,安徽石台县河口村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一个合作社的扶贫发展样本

社员们在立体大棚里制作菌棒。

本报记者李坤晟摄

【编者按】

安徽省石台县河口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帮扶单位安徽省民委开始对口帮扶时,全村432户有141户贫困户。

两年来,安徽省民委围绕“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合作社+扶贫”的致富平台和共富载体。

河口村先后成立了秸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全村贫困户基本都参与其中。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截至2016年底,还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的目标。

其中,秸秆食用菌合作社是河口村“合作社+扶贫”模式中最成熟且最具典型意义的样本。它的诞生、发展以及升级转型,充分体现了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的努力和探索。

 

自从当上秸秆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河口村文书徐年发就成了村干部中最忙碌的一个。插秧时节,皖南山区的天气逐渐热起来。食用菌立体大棚里的温度更高。

5月20日,小满前一天,徐年发和驻村第一书记李朝阳一大早就赶往40公里外的石台县城拉毛毯。10捆毛毯,每捆6米宽,25米长。夏天到了,徐年发准备将立体大棚上盖上毛毯降温。谁想自己的五菱微型货车装不下这些从皖北订购的大物件。徐年发只得请货车师傅多送一程,又好一阵为了加200元运费讨价还价。

徐年发掰着指头算日子,这几天要把大棚里的喷淋系统建好,要组织社员赶紧给5.2万根香菇菌棒打孔增氧,才能保证产量。

“年发,你是真累。”中午回到镇上吃饭的时候,李朝阳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各家各户都在插秧,合作社人手紧张。”徐年发放下碗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不过,一想到10月份出菇,可能带来20万元左右的收益,身为理事长的徐年发,再难也必须迎头而上。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