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姐”伍梅菊(2)

好大姐”伍梅菊(2)

调解矛盾千余起 用乡音乡俗乡情串起感情

摘要:伍梅菊在她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独创的方式为民解忧。这样的做法不仅调和了社会矛盾,更将乡规民约、道德准则、行业规范的约束力不断渗透进人心,对规范社会行为,起到了和谐的桥梁作用。

常言道:打铁还得自身硬。八年来,伍梅菊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调解高招“三乡三情”调解法,即以乡音、乡俗、乡情和亲情、友情、感情为基础,在矛盾调解中,用好老乡情,打好感情牌。

安徽籍新居民老王(化名)在洪合镇上开了一家煤气公司,河南籍新居民小周(化名)在老王公司里打工,小周一连几日腰疼,向老王请了假去医院检查。第一次检查无果后小周继续上班,但是腰疼越发严重,后经上海医生鉴定为腰椎问题,小周以搬煤气瓶导致损伤为由向老王讨要工伤费,双方各不让步,闹到了伍大姐这儿。伍梅菊心知,前来调解的人都是遇上了烦心事儿,大多带着情绪,这个时候讲多少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去。于是她就耐心地听他们发牢骚,等到他们的情绪发泄完了再慢慢摆事实、讲道理。“俗话说,老乡见老乡,有事好商量。尤其是当新居民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时,由于我们也是新居民的身份,就比较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伍梅菊利用老乡之间风俗习惯相似、说话方便、平时打交道多等优势,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老王也心甘情愿的拿出1万元补偿给小周。

伍梅菊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赢得了新居民的普遍信任。 图片来源:秀洲区文明办

2015年夏天,一对安徽籍新居民9岁的女儿不幸被查出患了癌症,为了治疗已花费19万元,高昂的医药费让一家人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伍梅菊得知情况后,马上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来到医院,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她所带的慰问金正来自洪合镇新居民“辅助基金”。

“新居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和困难,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我就产生了我们新居民自己捐款成立基金会的想法。” 伍梅菊说,2011年,在洪合镇新居民工会的指导下,基金会成立,每年11月,她都会发动新居民踊跃捐款,截至目前,基金会里已有6万元的辅助基金。“有了这笔基金,不仅在新居民遇到意外的时候可以应急,遇到过节等特殊的日子,也可以帮助生活困难的新居民家庭,大家都在异乡,就是一家人,就要互相帮助。”伍梅菊说。

(稿件文字来源:浙江省文明办 嘉兴市秀洲区文明办 作者:陈曦 张倩)

编辑点评

伍梅菊在她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独创的方式为民解忧。这样的做法不仅调和了社会矛盾,更将乡规民约、道德准则、行业规范的约束力不断渗透进人心,对规范社会行为,起到了和谐的桥梁作用。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