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准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2)

“我们精准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2)

江苏淮安打造“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纪实

摘要:江苏省委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由省纪委推动,在淮安先行先试打造“阳光扶贫”监管模式,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破解基层“微腐败”高发、扶贫领域作假蒙骗等难题。

阳光操作,集成扶助“瞄准靶心”

“精准识贫”后,淮安将脱贫攻坚作为系统工程部署,创新帮扶机制:所有市级机关副科以上干部、各县区财政供养人员和党员干部与9万户建卡户结对帮扶,170个经济薄弱村各组建一个市县乡帮扶联动组,并对每个带动增收项目组建帮扶组。

在淮安,帮扶的任务明确:薄弱村集体年收入须达到18万元,建卡户到2019年人均收入稳定在6000元以上,并要求措施明确,工作可查,随时监督,同步公开。目前,4.49万扶贫干部均已进村入户多次。为了监督责任人,“阳光扶贫”平台开设“入户现场”,需通过定位签到并拍照上传。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这样可以倒逼干部放下身子、沉下心研究精准脱贫。

记者在淮安农村采访,不管打开干部手机还是到农户家里,都能看到帮扶户的基本情况表,贫困原因分析、帮扶措施、进村入户签到、扶贫进程等记录清晰。

洪荡村村主任郭从保对此感受颇深:村里有116户低收入户,帮扶人员多次入户、反复交流,根据各户特点设计脱贫方案,比如发展光伏发电和食用菌种植,或联系月嫂等职业培训。阳光扶贫”实施以来,已帮助包括洪良德在内的40多户脱贫。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