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准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3)

“我们精准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3)

江苏淮安打造“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纪实

摘要:江苏省委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由省纪委推动,在淮安先行先试打造“阳光扶贫”监管模式,实现资金使用、对象识别、责任落实、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五个精准”,破解基层“微腐败”高发、扶贫领域作假蒙骗等难题。

阳光服务,鱼水情深“精准为民”

助孩子上学、帮老人看病、申请小额贷款发展脱贫项目……在淮安区“阳光扶贫”政策清单上,帮扶人的各类“工作”一目了然。

为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淮安市纪委利用网络管理、数据集成,对帮扶措施全程监督。“我们平时工作排名靠前,可上次帮扶进展排到全市73位。”淮安市体育局局长卞玉回忆说,看到通报她立即赶往挂钩帮扶的金湖县新街社区。

卞玉说,以前也有扶贫结对帮扶要求,但更多是看材料、听报告,逢年过节发慰问品,“扶在表面”,没有深入到一家一户。这次按要求入户建卡,看到“没法想象”的贫困,比如村民应兆国家一床被子用了20年,“四季不换”,她回去两夜没睡好,琢磨怎样帮着脱贫,之后一个月内五次到村里。

采访中各级帮扶干部表达了类似感受:第一次下乡基本是被动的,后来有了牵挂,当处了个“穷亲戚”,考核要求一季度至少走访一次,实际上频率远高于此。“‘阳光扶贫’帮了低收入户,也带动干部改进作风,让干部和老百姓走得更近。”新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潘永浩说。

除了市体育局,新街社区的50户建卡户还得到县、镇两级干部的帮助,建起房子、增加收入、甚至找回孩子——由于家里穷,应兆国的儿子离家多年,直到有了一份体育馆救生员的工作,试用期每月2400元,家里房屋也被翻修,父子团聚。应兆国动情地告诉记者,“现在我精确地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也温暖了老百姓的心。”姚晓东说,“阳光扶贫”是扶贫理念、制度、路径等全方位的创新,也是全面深化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据悉,江苏近日将在全省推广淮安做法。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