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脱皮”多了 群众脱贫快了

干部“脱皮”多了 群众脱贫快了

再访贵州月亮山区腹地苗寨

摘要:月亮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在贵州,却是贫困的代名词。两年前,记者曾夜宿月亮山腹地苗寨,这里贫困程度之深令人震惊。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苗寨蹲点采访发现,当地干部扶贫更拼了、产业开始形成了、群众脱贫步伐加快了。

月亮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在贵州,却是贫困的代名词。

两年前,记者曾夜宿月亮山腹地苗寨,这里贫困程度之深令人震惊。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苗寨蹲点采访发现,当地干部扶贫更拼了、产业开始形成了、群众脱贫步伐加快了。

走村串户谋脱贫

“你家有3个劳动力,可以加入合作社搞养殖,也可以外出打工,你想选择哪样?”

“想打工,但不会技术,没门路,心里打鼓。”

“你才38岁,还年轻,可以参加培训啊!”……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加去村四组村民余老扭家门前的院坝上,县里的帮扶干部杨胜涛与他结对帮扶的群众促膝长谈。

杨胜涛分析说,按照脱贫指标,余老扭一家已经脱贫了,但主要靠种稻谷、养牛等传统产业,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难以发展致富,再加上对今后发展没有规划,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很容易返贫。

计划乡地处月亮山区腹地。“上山似登天,下山到溪边,两山能对话,走路大半天”,是当地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

当地群众以苗族、水族为主,居住分散,加之自身发展能力弱,长期生活贫困。2014年长期靠低保救济的群众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

为加快脱贫,贵州2015年在省级层面出台了“月亮山区扶贫决战三年行动计划”,要在三年内累计投资34.99亿元,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改善月亮山区群众生活生产状况。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