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脱皮”多了 群众脱贫快了(2)

干部“脱皮”多了 群众脱贫快了(2)

再访贵州月亮山区腹地苗寨

摘要:月亮山,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但在贵州,却是贫困的代名词。两年前,记者曾夜宿月亮山腹地苗寨,这里贫困程度之深令人震惊。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苗寨蹲点采访发现,当地干部扶贫更拼了、产业开始形成了、群众脱贫步伐加快了。

结对帮扶全覆盖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各级干部不敢懈怠。”榕江县委副书记吴建良说,为压紧压实“责任链”,县里制定了“部门包干帮扶村全覆盖”“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措施。

其中规定,县级干部帮扶10户、科级干部帮扶9户、一般干部帮扶8户。此外,对于已脱贫贫困户由村(社区)干部负责结对帮扶,由乡干部跟踪管理,防止返贫。

“月亮山区的贫困多样,但一定要摆脱‘思想贫困’。”杨胜涛说,受自然条件制约,当地群众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随着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渐扭转。

“两年前,村里没一家饭馆,游客来了只能吃方便面。”计划乡加宜村致富带头人蒙正林说,现在他开起了农家乐,目前有12个床位供住宿。他还带领4户贫困户一起搞起了竹鼠养殖,保守估计每户贫困户今年至少收入1.5万元。

“以前,动员他们养羊,他们不敢养,怕卖不出去。”加宜村党支部书记蒙启苹说,这两年路通了,村民与外界的接触多了,逐渐有了商品经济意识。现在村里已经建了两个养猪场、1个养鸡场,发展了6户养羊大户,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近两年,通过外出打工、产业带动,全村有134户300多人实现了脱贫。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