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首都功能
全面提升管理保护标准
走进首都的大街小巷,常听到“疏解整治促提升”这7个字。
这5年间,伴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首都的功能不同了。从APEC会议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国首脑汇聚北京共商大事,中国倡议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首都的建设管理,需要有更高水准。
疏解,是腾挪;整治,是绣花。“疏解整治促提升”作为北京的专项行动,疏解与整治同时并举,目的是带来首都核心功能的提升,带来城市管理水准的提升,带来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地下空间群居、群租房、直管公房转租、违法建筑、露天烧烤……这些违法行为在北京长期存在,治而复燃,成为周期性顽疾。现在,北京以首都管理新标准,以精治、共治、法治,谋求长治。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拆除违建3000多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近万个,一个个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变成精品绿地。整治中,倾听群众呼声,对违建、临建服务设施、小菜场的整治,从开始的“先拆后建”“拆一补一”,到现在的“先建后拆”,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北京因都而兴,因都而立,为首都服务,是北京的核心功能。
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使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轴线的整体保护与申遗,市政府已成立专班,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明清皇城、明清四重城郭构成的独特老格局,要整体保护;六海相映、八水环绕,恢复历史河湖体系;保护胡同四合院,保护老城原有的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延续性,最大限度留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首都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协同发展的大思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将从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指示,让老文物工作者们热泪盈眶。这样的整体保护,只有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的现实举措中,只有在重新认识都与城的关系、彻底改变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之后,只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更广阔的空间谋划首都发展的格局下,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