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科研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翻阅东南大学的校史,有现代桥梁工程的先驱茅以升,有“南杨北梁”之称的建筑大师杨廷宝,有开创气象事业先河的竺可桢……灿若繁星的科技知识分子,以止于至善的科研追求,让东大身处在科技创新的每一个前沿。
何谓止于至善?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说:“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在东大校园,一个个催人向上的故事,正是承载了这样一种对至高境界的追求。土木工程学院吕志涛教授,在疾病缠身的最后两年,躺在病床上主持了“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实现预应力结构理论等领域的理论突破,打破国际垄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郝英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在面对要在一年内研制出“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他没有退缩,整整一年吃住在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这个年仅47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世界屋脊之上。半年后,郝英立用生命换来的“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成功使用,中国人坐在南京遥控南极科考之梦终成现实。
从古稀之年的老院士,到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东南大学的科研工作者莫不以创新为己任,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业绩。止于至善的科研精神,已融入东南大学的血脉,穿越厚重的历史,永不间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