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利剑作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2016年3月的伊春,春寒料峭。黑龙江省委第十一专项巡视组一行15人进驻伊春市南岔区。巡视干部们连续熬了3个通宵,终于看完了几摞两尺多高的会议记录、纪要等材料。
一个几天来在他们头脑中反复出现的判断得到了印证:除了研究干部任免,区委常委会很少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研究讨论,常委会决定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该区所辖乡镇、林场(所)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书记被定位为“二把手”。“这是典型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缺失,党的领导严重弱化问题。”巡视组长樊占盛直指问题要害。
同年10月,在距离伊春2500公里的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李仁群头一次觉得肩上“压力如山”。之前结束的省委巡视反馈,安徽大学“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执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坚决”。
“整改不完成,决不收兵!”痛定思痛后,李仁群在学校专项治理动员会上立下了“军令状”。
巡视是政治巡视,落实中央“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的要求,不仅要在形式上覆盖到面,更要在内容上深刻把握政治巡视内涵,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充分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
按照中央政治巡视要求,省区市党委和中央单位党组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和衡量质量的标准,巡视监督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4月底,省区市巡视发现违反“六项纪律”方面问题14万多个,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突出问题4万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线索5.8万余件,形成强大震慑。
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目的。在着力发现问题的同时,各省区市始终把巡视成果运用作为重中之重。截至4月底,巡视中移交的1.6万条具体问题整改率达91.7%,巡视反馈的9.7万个问题整改率为88%。
“通过运用好巡视成果,强化震慑遏制治本作用,有效提升了巡视全覆盖的综合效应,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蒋来用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