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新中原

刮目相看新中原

中部崛起的河南答卷

摘要:刮目相看新中原。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河南锐意改革创新,全面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出彩之路。

两列动车组列车驶入郑州东站(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华夏文明的历史有多久,河南文明的足迹就有多长。

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曾几何时,“农、穷、笨、土”,成为外界对河南经济的印象。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河南要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四张牌”,让中原更加出彩。

刮目相看新中原。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河南锐意改革创新,全面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出彩之路。河南正迅速摆脱旧形象,呈现新气象,挺起坚实的脊梁。

爬坡过坎抓转型 产业呈现新气质

车间一尘不染,流水线整齐划一,年轻员工身着白色工服,专心工作。经过500多道工序后,一部包装完好的苹果手机下线。

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位于郑州市区以南25公里处的富士康郑州科技园。7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麦田、枣园,如今这里工作生活着将近30万名年轻工人。

2016年,他们生产了1.26亿部苹果手机,全球每销售4部苹果手机,就有3部产自这里。

实际上,河南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中部六省第一。2016年,占中部六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5.2%。

不过,多年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低、城镇化率低、基础支撑能力弱的问题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河南必须破解的难题。

结构如何调?抢抓机遇是关键。对中西部后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是新产业“无中生有”,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河南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交通区位和消费潜力优势。

民权县10年前是河南最穷的地方之一,如今,这里拥有制冷装备企业100家,冰箱年产能达2000万台,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冷藏汽车企业数量、产量均占全国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知名的“冷谷”。

“关键是抓住了产业转移和制冷技术发展契机,积极引进知名制冷品牌企业,形成制冷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说。

转型升级,对传统产业来说意味着一次“脱胎换骨”。安阳钢铁,河南最大的钢铁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一度游走在生死边缘。绝境求生,投资数十亿元的安钢冷轧项目应运而生。

“原料就是集团公司现有产品,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安钢集团冷轧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任洁说,2016年,安钢在全行业钢材价格仅2000元/吨的情况下扭亏为盈。

延伸价值链,老树发新枝,河南铝工业的转型尤为典型。由于产能过剩,作为国内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三门峡市2015年地区经济总值增长仅为3.3%,在河南省垫底。

“不转型发展,路子只会越走越窄!”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延链、补链、提升价值链刻不容缓。

戴卡轮毂、同仁铝业、东方希望等一批铝制品精深加工企业纷纷在三门峡落地,其中,年产400万只的戴卡轮毂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转型带来转机。2016年,三门峡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今年上半年增长8.8%,从全省垫底跃到全省前列。

河南省也实现从铝冶炼大省到铝加工大省的华丽转身。2010年到2016年,全省电解铝产量由366万吨下降为315万吨,铝加工产量却由387万吨增加到1117万吨。

数据呈现了河南产业的新气质。5年来,能源、原材料等高能耗产业比重下降近10个百分点,智能终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制造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1%,提高12.3个百分点。

“河南产业正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前进。”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刘伟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