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马晓河 :“十二五”时期中国如何调整经济结构(6)

中国调整经济结构面临巨大矛盾

中国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那么怎么调?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可以实现:一是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增加消费。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我们在国际中的产业分工地位,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但是当前这两条途径都面临难题和巨大矛盾。

首先,从调整需求结构看,我们缺乏鼓励消费、降低储蓄的政策和体制。

我们调整三大需求结构,应该降低投资比重、降低储蓄,增加消费。但我们当前的体制和政策仍然是一种有利于储蓄、有利于投资、不利于消费的体制和政策。收入政策方面,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我们当前的收入政策都是有利于储蓄有利于投资不利于消费。

从宏观上看,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企业、老百姓三大主体各自所占比重有利于投资不利于消费。过去16年里,政府和企业切的蛋糕越来越大,老百姓切的蛋糕越来越小。从1992年到2008年,政府和企业切国民收入的蛋糕上升了12%,老百姓比重下降了12%。投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消费主体是老百姓,前两个主体拿的钱越多,投资冲动就越强;后一个主体拿的钱越少,消费越没动力。所以现在的结果是老百姓比重下降,导致消费跟不上生产和投资。有人说老百姓收入增加了,但是近10年来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去年全国各级财政收入增长是23%,企业利润增长是49%,可是城市居民增长7.8%,农民收入增长10.9%。

从微观上看,阶层收入分配向中高收入者倾斜,中低收入者占的比重在下降,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消费。从2000年到2009年,城镇60%的中低收入户占城市的收入比重从45%点几下降到36%,2009年20%的穷人只占城市当年收入的7%,就是两成穷人占了不到一成的收入。而20%的高收入已经从2000年的31.8%上升到40%以上,叫两成富人占了四成收入。农村的收入差距更大,农村的20%的高收入者占当前收入的44%,60%的中低收入者占当前收入的33%点几,几乎是60%的人占三成收入。我曾经念过一个顺口溜“一个村就10户人,有个暴富张千万,9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100万”,问题是9户农民没饭吃,只有一户人有钱,那钱还存到银行里去了。

贫富差距扩大带来两个结果:一是不利于中产阶级成长,不利于中等收入者成长,不利于像温家宝同志提出来的建立橄榄型社会。二从阶层看,不利于扩大消费。中低收入者消费的比重高,富人增加的钱用于储蓄的比重很高。我们目前的分配政策结果是有利于高收入者,不利于中低收入者。政府要想让老百姓消费,不想要那么多的储蓄,就要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当前我们在一些方面形成阶层固化,就是富二代永远是富二代,穷二代永远是穷二代,穷人改变身份的上升通道变窄,而且中产阶级一不小心就变成穷人了,这是我们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阶层结构出现固化以后,不利于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咱们再说说穷人,比如我到河南去调查一个农民,农民跟我讲,现在党的政策好,种粮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算贵,服务有人给。后面他跟我说,现在上高中、上大学钱贵了,上高中是黎明前的海岸线一咬牙一跺脚太阳出来了,钱还不算贵能交得起,上大学是看不见的地平线。我是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一年学费5500元、住宿费2100元,每月中等水平的生活费1000元,一年加起来要两万块钱,四年下来就是八万,如果谈恋爱还得加钱。一个工人、农民本来存了几万块钱,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就完全会变成穷人。所以工人农民一生只干五件大事,一是盖房子、买房子;二是娶媳妇;三是生孩子;四是供孩子上学;五是养老、看病。五件大事干完以后,他自己就养老了退休了,中国现在7亿农民,城里有40%的人是中低收入者,加起来全国有九亿多是中低收入者是穷人,靠这些人拉动消费,肯定拉不动。所以一个社会如果不让这些大多数人变得中产阶级、中等收入者,这个社会增加消费是不可能的,增加不了。所以,一个社会要想进入高收入国家,关键就是要让穷人、让低收入者转换成中上等收入者。

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利于消费。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统一,越是富裕地方、越是发达地区、越是正规人群保障程度高、保障覆盖面大,越是贫困地区越没钱、越穷人越是边缘人群,覆盖保障程度低、保障的覆盖面小。

中国的文化也是造成高储蓄低消费的一个原因。中国属于东亚文化,东亚国家不管经济发达不发达,老百姓都偏好储蓄,像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都一样,把钱攒起来是东亚文化造成的。但是现在出现了80后的“月光族”、90后的“啃老族”,消费的黄金时代快来了。

实际上,中国的消费增长并不慢,关键的问题是储蓄快于消费,所以差距越来越大。2000年,全国人民增加消费比上年增加3450亿,可是当年储蓄增加了15000亿;2004年增加消费6980亿,当年储蓄增加存款是33300亿;2010年增加消费2900亿,储蓄存款增加12万亿,相当于每月增加存款1万亿。所以说存款远远快于消费,最终的结果是储蓄支持投资。而且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后面,现在不单是老百姓储蓄,企业和政府也储蓄,70万亿的存款里面,居民存款占30万亿、企业存款占30万亿、政府和机关团体存款占10万亿。大家一块来储蓄给中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空前的困难,所以结构出现大问题。

其次,从产业结构看,我们二产大、一产小、三产居中的产业结构存在三大问题。

世界其他中上等收入国家是三产大、一产小、二产居中,但我们当前是二产大、一产小、三产居中。标准的国家现在是“三二一”的结构,我们现在只是“二三一”的结构,我们二产超于国际标准15%,三产低于国际标准20%,一产高于国际标准4%。目前我们产业结构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农业发展滞后,不支持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农业缺乏现代投入主体,农民没钱搞现代投入。地方政府的事权大于财权,不愿意搞现代投入,中央政府向农业投入满足不了农业现代的需要,造成农业现代缺位。中国13亿人要想进入高收入国家,农业不支撑不行。这么大一个国家农业的建立没有现代化基础,让别人供给能行吗?现在农业是稀缺资源、稀缺要素向外流,现代要素向农业流入不及时,造成农业发展滞后。你看土地向外流、资金向外流、高级人才向外流、年轻人向外流,中国农业形成了老鬼、小鬼、女鬼、懒鬼、丑鬼“五鬼闹农业”的状况,这样一个农业,怎么能支持中国向现代社会、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所以一定要重视农业。

第二,工业结构存在“虚、高、多化”。一是工业比重过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带动的是国外的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垄断行业过度集中、过大,与竞争行业集中度过低并存;三是加工制造过度竞争和高端技术产业过渡对外依赖。

中国当前的工业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三大体系。一是缺乏在国际范围内配制生产要素的生产技术体系,如法国赛风集团、美国通讯电器、奔驰、宝马这种国际企业跨国企业。二是缺乏国际市场销售网络体系。我们只把产品生产出来卖给国际商人,缺乏像沃尔玛、家乐福这种企业。三是缺乏以原始自主创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30年最大的进步是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强,而原始创新能力弱,缺乏反应中国核心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比如说高档数控机床、大型集成电路我们造不出来,自己造不出制造机器的机器,导致中国目前的飞机和中高档卧车的发动机不是中国的,要么是合资的要么是买的,所以说当前中国最缺乏反映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而中国要想走向强国、富民、高收入国家,科技得上去。

中国当前工业领域行业,最大的矛盾是在劳动、土地、资源、无污染、汇率“五低”的情况下,提前用资本替代劳动造成中国“三高一大”,即高资本投入、高物耗、高能耗,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工业发展带来的财富向少数人集中,但是其带来的污染却是向大多数人扩散。不管穷人、富人、大官、小官都一样得癌症,所以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要找到均衡点。

第三,第三产业总量不足。第三产业总量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城乡二元体制限制人口集聚,人口不能集聚导致服务业总量上不去,服务业总量上不去,第三产业比重就很难提高。这是一个矛盾,人口集聚了,出现城市交通拥挤、治安不稳定等问题;但是人口不集聚,第三产业上不去,第三产业上不去,将来想进入高收入国家就有问题。另外,工业两头在外,导致服务业的结构性矛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起来,所以这是当前第三产业的矛盾。

总之,中国现有产业结构,是在中低收入阶段受既有的财税体制刺激,以增加GDP和财政收入为目标,以出口为导向,利用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低资源成本、低廉劳动成本,借助外资、国企、民企三股力量形成的典型生产性社会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很难把中国领向高收入国家。所以不对体制进行改革,不建立新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构建消费型社会,中国的产业结构就很难调整。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