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负责承销本次铁道债的投行人士表示,综合来看,铁道部定价策略合理,给予了承销商较为合理的投标区间。
此前,铁道部债券融资人为地大幅压低发行利率,刻意打压融资成本,多数情况下,承销商只能以低于招投标价一毛钱左右的价格进行分销。对于券商来说,承销铁道债是“赔本赚吆喝”,唯一的好处是增加企业债承销额排名的份额。
铁道部姿态的转变,促成铁道债顺利发行,缓解资金紧张局面,也对重塑公众形象增色不少。据了解,铁道债2012年的发行额度初定为1000亿元,与今年相当。铁道部仍将引入市场化的审计机构,缩减审计时间,尽早向发改委上报发债申请。
事实上,铁道部2012年铁道债发行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12月初,铁道部财务司向铁道债承销商下发2012年铁道债承销团承销费率征求意见。2012年,此项工作启动比往年要早。
铁道部上述改变不仅发生在债券融资领域,在与银行合作获取贷款方面亦是如此。
2008年为配合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银行纷纷将铁道部视为信用最好的客户。“2009年的时候,我们董事长去铁道部争取信贷项目,竟然连人家财务司负责人的面都没见到。”一位排名靠前的股份制银行高层回忆说,“各家银行打破头要给铁道部放贷款。”
在各家银行的“追捧”中,充斥着各种“不正当竞争”。从铁道部贷款余额的结构看,期限超过20年的铁路贷款占比一度接近三分之二,贷款期限最长的达35年,且合同条款苛刻,部分贷款规定“固定利率”“到期还本”“给予三年到四年还款宽限期”等。
一位国有银行中层人士称,在各银行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中,甚至出现了十年期贷款固定利息下浮10%,同时再给铁道部下属项目公司配套办公楼这样的“另类”贷款产品。
各家银行积极营销,铁道部贷款飞速增长,其国内借款总额由2006年的3505亿元增至2010年的12554亿元,四年时间增长360%。
2010年底,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对铁道部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一度逼近或超过15%的监管指标。银监会遂于2011年初推动银行进行贷款清查,重点便是控制对单一集团客户的授信集中度。
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收紧,监管政策趋严,加之铁道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银行纷纷对铁路项目停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