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大城市病”主题报告会(文字实录)(3)

【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大城市病”主题报告会(文字实录)(3)

周立云:面对这样的“城市病”怎么办?一个要客观承认,城市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确“城市病”比较突出。第二,要正确对待。第三,要下决心去解决。说到这里,我汇报一下我个人的思想,怎么对待的问题。北京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出来,这些问题客观地讲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我们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和分析,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评论。在城市几十年快速发展过程中,要完全保证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很难。看城市发展的时候,讲到“城市病”,不能静不下心来看待城市发展过程,这个心态就不对。所以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条件,不能割断历史。现在来看,付出一些代价,交了一些“学费”,历史地看,我个人认为也是难以避免的。不能老想着北京这么多“病”,有时候还是有客观的发展过程,长期积累的问题到现在集中表现出来,这些问题都不是哪一天哪几年形成的,这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就是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上集中表现出来。代价问题,我们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可是,我们2010年全市人均GDP已经一万美元,这个发展目标我们是提前10年实现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些方面也要付出一些代价。这些代价历史地积累起来,表现为今天我们所讲的“城市病”的某些方面。(10:06)

周立云:代价和“学费”,对今天我们做好工作来讲也是宝贵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有了这些历史的发展过程,才使得今天的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今天再去讲这个城市,我在这里讲破解“城市病”,只有回顾历史看清楚发展的轨迹、发展中的经验,我们特别需要从这里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沉下心来搞清楚问题的成因,搞清楚每个问题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急躁,解决“城市病”非一天两天能解决的。要充满信心、脚踏实地担当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让首都科学发展的道路走得更加顺畅。(10:08)

周立云:第二个问题,治理“城市病”要控制人口。刚才我汇报的一些概念或者一些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可能大家能够听得出来。我们讲“城市病”,什么叫“城市病”?刚才讲了“城市病”在现阶段具体来讲就是人口、交通、环境、住房问题,这是最突出的。一般将“城市病”定义为人口及相关发展要素向大城市过度积聚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统称。我看很多研究成果,从“城市病”来看,都是人口聚集过多。北京面临也是人口过快增长。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751.2万人,年均增长3.4%。750多万人是什么样的概念?就是特大型城市的人口,13年时间,这个人口比很多国家的人口还多。比如新西兰,2013年人口才447万人,13年大量的人口过度过快聚集,人口过快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巨大需求,人来了要住房、出行、就业机会,也要消费。北京市社科院有一个研究报告,有一些测算,是每增加100万人需要100平方公里土地,这个就超过东城区、西城区的面积,现在是92.4平方公里。但是我不知道这个测算是怎么来的。100万人口,人来了以后增加一个东、西城区的用地面积,压力是巨大的。这个测算里还提出,需要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约12万套,公交出行日增长增加110万人次,相当于2010年六环路内公交出行总量的10%。年用水量要增加1.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今年汛期以后开始通水,1.2亿立方米大约是占到10%。新增普通中学33所,小学42所。一句话,人口增加,要生活得舒适,背后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时,城市运行状态就会被强化,人来的速度增长过快,房子跟不上,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可能就会出现地铁拥挤、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群租蚁族等许多城市社会边缘问题。(10:15)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