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存: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华民族文化(3)

摘要:中国是诗词大国、诗歌王国。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古诗词不但记载着历史的辉煌,同时也熔铸着岁月的苦难。中国古代诗词,特别是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盛传不衰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回到眼前的现实,断定当代俊杰“数风流人物”,将会超越前代,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丰功伟绩。以高度自信,积极昂扬的格调,结束了全词。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我们再看一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看完后我们再总结它们的相同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词和毛泽东的不一样,毛泽东是以“雪”来起兴,苏轼的词是以“江”来起兴,着眼于人。开头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眼前的实景想到时间的流逝,将空间景象与时间纵深联系在一起。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放在一起,领悟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时不我待的紧迫。

我们在分析词的时候,和翻译外语差不多,是每几句作为一个意群来理解,它有语言环境。所以,三句是一个意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点,引出缅怀的对象。“故垒西边,人道是”,因为赤壁有争议,所以苏轼写词很严谨,这是我听别人说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就是周瑜打败曹操的地方。现在是什么景象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首句以夸张手法,极写高耸入云的山岩石柱,穿破了天空中的行云。想象奇特,而且化静为动。本来石柱是不动的,作者化静为动,穿破青天了。既是有力度,又有声响。“惊涛拍岸”极写汹涌的巨浪拍打江岸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突出它惊心动魄的巨大力量。后边一句,描述惊涛被乱石阻挡拍碎后,化为无数细浪,返回江面的情景。大家看这三句,一个是从形,一个是从声,一个从色这三个方面描绘赤壁古战场,那种学雄奇壮丽的景观。乱石、惊涛、拍岸,又有着空间层次的区别。“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议论、赞叹,收缩上片的写景。

下片由写实转入写虚,“遥想公瑾”,用“遥想”回到历史当中去了。这妙在什么地方呢?用“遥想”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我刚才说,词的上下片要连得紧。他是怎么连的呢?是通过时间、空间的转换,把上片和下片粘在一起的。

“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分别从周瑜的婚姻得意、体态风貌、言谈举止、内在气质、衣着装束和事业得意六个方面,来描绘周瑜的形象。突出了周瑜的神采气度和潇洒儒雅,突出了周瑜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智慧和自信,以曹军惨败渲染周瑜的功勋。同时,点明了赤壁大战火攻的特点,一个字都不容轻易从这过。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什么意思呢?词人设想周瑜来游赤壁,会笑话我头发花白,仍然没有为国家做大贡献。这是想象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赤壁属于东吴,周瑜已经去世八百多年了,他和苏轼相差八百多年。东吴是周瑜的故国,如果周瑜来游的话,也只能是他的魂来游。所以“故国神游”,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固定的含义。“多情应笑我”,“多情”是谁呢?是周瑜。上片一开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下篇开头是“遥想公瑾当年”,周郎、公瑾、多情这三个是串在一起的,增强了词的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大家都知道,周郎是“曲有误,周郎顾”,他当时被称为多情郎,所以这个词多情是说的周瑜。“应笑我”,为什么说“应”呢?他是一种推测。“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你看你头发都白了,一件事都没干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周瑜二十三岁当了中郎将,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四十五岁了,头发花白了,还没有一件事干成。所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一种自嘲,是一种羡慕。

作者通过跨越时空的奇特想象,将历史与现实融合为一,由虚转实。周瑜辉煌与词人贬居,形成强烈对比。下面我还要谈到,当时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是被贬黄州,所以深沉含蓄地抒发壮志未酬的郁闷和期待。

词的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感叹人生短暂。洒酒祭奠古人,回扣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江月”,倒映在江中的月亮,天地空间合在一起了。大家知道,古代的天地君亲师,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要敬畏的。所以“酹江月”既祭奠了天地,又祭奠了古人,由此回应了题目,呼应了全篇敬慕前贤的内容。他整篇都是在羡慕周瑜,实现了首尾圆合,时空圆合。长江起笔,长江收笔,首尾圆合,时空圆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