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一步建设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
建设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构建一个以党章为总领,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选人用人、文风会风、公务支出、公众参与、监督惩处七大制度体系支撑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
(一)抓住领导干部这个核心。
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第二,进一步完善对“一把手”用权的监督制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积极推行约谈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第三,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第四,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规定,加强和改进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对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存在的一般错误、苗头性问题予以告诫、劝勉、问询。第五,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第六,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严肃党内生活,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防止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一言堂”等问题。第七,进一步完善和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扩大申报范围(全体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人员),明确申报的时间和期限,细化申报事项,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加大抽查面,对瞒报误报严厉惩处。
(二)完善学习教育和引导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概括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明确体现时代特征的党的建设的任务、要求和方法,提高党员特别是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水平。二是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用制度管学习、用制度促学风。要把学风状况、学习能力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把兴趣、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干事创业上,营造出改进学风的新气象。三是健全经常性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制度,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转变作风。四是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民主生活会,党员和干部及时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促进同志间的团结以及作风建设。
(三)完善选人用人和考核制度。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改进作风,首先要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为基础,一是进一步细化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问题干部提拔倒查机制,对违规失职者严格进行责任追究。二是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三是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破除唯生产总值的政绩导向,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作风转变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从“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既看能力又看作风,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四是要建立健全基层选举、公开、问责等机制,在干部工作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民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实行“问绩于民”。
(四)完善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所有公务支出管理、监控和惩处制度。
管住“公款”是治理作风问题的关键。完善管钱的制度体系,是扎紧制度笼子支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一是制定完善党政机关公务支出基本规则,进一步明确“三公”经费在内的所有政府支出合理范围标准,做到支出有依据有参考,违规有惩处。二是修订现行的《预算法》,改革预算编制、审批、调整和监督过于简单化的问题。健全完善严格公开的财政预算、审核、核准制度。三是要健全公务支出定期报告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加强对公共经费预算、使用和决算监督。四是稳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务支出、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肃治理不良的文风会风。
会风文风是党的工作作风的集中反映。要以《八项规定》为统领,制定和完善改进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公务活动、改进新闻报道、精简文件简报等制度规定。一是进一步完善会议管理制度,严格会议审批,切实减少会议活动,控制会议规模、时间、、经费,提高会议效率。二是要改进公文制度,控制发文规格,压缩文件数量,倡导清新文风。要通过改进会会风文风,引导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讲求工作实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会、办文和办事效率上来,不以会议落实实文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六)建立群众参与、监督和舆论引导机制。
阳光是最好的洗涤剂,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深入、最有效的监督,改进作风要最大化的用好群众的力量。一是积极探索群众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建立和完善作风建设公众参与等制度,拓宽参与渠道,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如作风建设群众监督员、联系党政机关常态化等制度,让服务对象监督服务机构和人员。二是进一步完善民评议作风机制。建立科学管用的作风建设评议评价机制,把改进作风、反对“四风”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与任期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用刚性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综合运用个别访谈、组织座谈、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对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养成良好的作风。三是探索建立社会机构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社会参与的专业性和约束性。四是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可建立倡导群众参与作风建设监督制度机制,鼓励群众监督。可建立机关作风建设定期通报机制,通报负面典型,以一儆百,震慑全体党员干部,形成以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为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为耻的氛围。五是完善网络监督制度,加强与网民直接联系,提高网民参与和网络监督积极性。
(七)强化监督,将制度落到实处。
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统领,进一步细化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督惩处问责工作,对作风建设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对违反作风建设制度的组织、党员干部坚决查处,不放松不手软,让作风建设制度笼子接上“高压电”,确保制度的威慑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胡锦涛.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N].人民日报,2002-12-18。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朱虹.天津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N].人民日报,2010-09-14。
[6]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
[7] 《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学习辅导》[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和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2013。
[10]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选编》[M],审计署内部资料,201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