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涣散党组织如何“跟上趟”(3)

软弱涣散党组织如何“跟上趟”(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人才思想,我国以更大力度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

青年强则国家强

吹响青年创新人才“集结号”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只要在手机摄像头里植入一个传感器,拍一下,就可以随时随地知道,想买的苹果是酸还是甜,牛奶安不安全,菜品里食用油是不是地沟油……

这些画面并不只是一首狂想曲,正在将这些梦想变成现实的鲍捷是“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

2013年回国后,鲍捷在清华大学建立了量子点光谱集成实验室。选择回国搞科研,鲍捷没有经历太多纠结。他觉得,中国能够给科学家提供更大的舞台。“希望我的研究在中国土壤里成长起来,这对于我的价值远远比在美国要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千人计划”高度重视人才队伍梯次引进和建设,在大力引进知名教授、专家的同时,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旨在从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博士学位、40岁以下、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

7年多来,2900余名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被引进,占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总数的41.6%。这批人选被学界誉为“中国未来的院士群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的陈宇翱,32岁就获得201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清华大学引进的刘云浩获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席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华人。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2013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9名获奖者中有7位是“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

“万人计划”通过设立青年拔尖人才专项,为入选者提供较高额度经费,支持其开展自主选题研究。截至目前,“万人计划”已遴选支持553名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学领域437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116人,支持经费9.87亿元。

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带动下,各地各部门、用人单位也实施了各具特色的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如2011年自然科学基金会在原有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础上增设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增设青年学者项目,都注重对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也明确提出向青年人才倾斜,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好风凭借力,扬帆一路歌。

日暖冰融满眼春,欣欣向荣的中国正在吸引全世界人才的目光。

“走,到中国去!”“走,回祖国去!”

华夏大地上,广大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砥砺奋进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

中国,正日益成为人才用武之地、向往之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