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刘肖岑: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媒介素养的培养(7)

七、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电子产品

主持人: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您有没有遇到这些问题?

家长代表:是的,我在家里也遇到过这些问题,所以我想知道应该如何平衡手机和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

刘肖岑:手机不止吸引孩子,也吸引我们。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人和人之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才能把孩子从手机游戏和电视旁边吸引开。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游戏、手机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但这个快乐是长久的吗?这个快乐和幸福感是不一样的,幸福等于长时间的快乐加上意义感,而这种长时间的快乐和意义感更多的是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提供的。对于孩子来说,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更重要的,家长要尽量给孩子提供非常丰富的家庭生活,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们曾在幼儿园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儿童的绘画作品都会出现手机这个元素,爸爸拿着手机、爷爷拿着手机、姐姐拿着手机……这些家长在和孩子互动时,并没有以身作则,孩子看到这些场景后也会更多地使用手机。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要让手机成为亲子沟通的“桥梁”,而不是成为亲子之间的一堵“墙”。家长可以利用电子产品,和孩子一起活动,这也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时间。

在孩子在接触电子产品用眼时,要注意三个“20”,即每看电子产品20分钟,眼睛要离开屏幕,注视一个20英尺(大概是6米)远的东西,持续至少20秒钟。此外,在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时,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协定使用规则,这里建议采用3W方法:一是游戏内容(what),及时了解孩子在看哪些内容;二是游戏时间(when),具体来说,一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看电子产品(视频聊天除外),2-5岁的孩子需要在家长陪同下使用电子产品,6岁孩子每次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5分钟,两次间隔不少于10分钟,此外,在进餐或睡前一小时都不应该看电子产品;三是游戏地点(where),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在家庭公共区域使用电子产品,这样便于监管,同时家长也更容易与孩子互动。这是我的一些建议。

家长代表:谢谢刘老师。

主持人:家长要以身作则,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和孩子互动。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篇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中,小学生写道:“爸爸每天都从吃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又像一只饿了三天三夜的饿狼一样,盯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肉。爸爸,只要你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去换,哪怕是我的生命。”虽然文章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我们也看到在那个场景里面,一个孩子在孤零零地写作业、玩游戏、读书,他的爸爸却一直在玩手机。

刘肖岑:刚才主持人说的这段话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在你的对面,你却对我视而不见”。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在育儿过程中,除了参与式的育儿方式,还有与其相反的非常极端的育儿方式,即“丧偶式”“诈尸式”的育儿方式,也就是平时家里只有一个家长参与孩子的生活,另一个家长一直不出现,只有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孩子成绩出来的时候,经常不出现的那个家长才会突然间跳出来,同时还要指责经常陪伴孩子的家长“这就是你带的孩子”。

作为家长,平时应该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这也是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