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4日,顾准先生辞别人世。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但是顾准的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帮助人们在社会大转型中认清方向。在顾准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际,特别向读者朋友推荐顾准晚年的学生和挚友吴敬琏先生的文章,以纪念顾准先生。...[详细] 时间:2015-02-06 14:10 查看:733次 标签:吴敬琏顾准思想家革命理想
十年前的2月25日上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在简单的仪式后,送走了一位新中国部长——财政部原部长吴波。吴波生前立下遗嘱,去世后不发讣告,丧事从简。财政部尊重老人遗愿,没发通知,可自发送行的人排成长河。走完99年人生历程的吴波,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详细] 时间:2015-02-06 13:45 查看:558次 标签:宁新路财政部原部长北京万寿路吴波老部长
生与死,是人的生命的始与终。人的生命内容是生死之间的全部活动。这段时间或长或短,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寿高期颐。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发过感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但不能因为人人“终期于尽”,而抹平生死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人...[详细] 时间:2015-02-05 09:26 查看:1116次 标签:陈先达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
“软实力”这一概念诞生于特定的世界地缘政治和美国国内政治语境,其魅力有赖“硬实力”的支撑,其内涵包含美国霸权的现实存在。以“软实力”来主导中国的主流话语并不妥,文化领导权包含了阶级分析视角和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人类解放诉求, 则是更全面、丰富和深刻的理论框架...[详细] 时间:2015-02-03 13:45 查看:897次 标签:赵月枝文化传播文化领导权
中华和文化崇尚合作共赢,倡导“计利当计天下利”、“和气生财”,强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主张机会均等、利益共求、成果共享、互利互惠。...[详细] 时间:2015-01-29 14:35 查看:643次 标签:张磊“和”文化海上丝路建设中华文化
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信息渗透的路径改变了:信息不再是靠媒体自身话语权自上而下均匀地撒播到每一个群体当中,而是先在某些群体中发酵,最终能冲破部落围墙的往往是一些无力承载语境的、或奇观或狂欢的话语,戏谑着解构权威,解构一切文化中稳定的意义结构...[详细] 时间:2015-01-28 13:58 查看:1147次 标签:涂光晋社会价值观媒介影响大众传播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艺术异军突起。新媒体作为一种传媒工具在多数情况下是中性的,其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意义,它对艺术道德取向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提供的开放性和多元价值观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交往...[详细] 时间:2015-01-27 15:43 查看:471次 标签:宋建林社会转型期艺术道德建设道德文化
文本具有一种语言主体性。首先,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它就是一种思想活动,而不是中性的、可以随意解释的工具性存在。实际上,当我们在阅读中随意解释文本时,很快就会感受到它的抗拒,陷入自相矛盾的解释困境。其次,文本是在阅读中成为文本的。它不是与读者无关的独立自在的存在...[详细] 时间:2015-01-27 10:11 查看:269次 标签:谢文郁思想文本
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我们站在时代高度,礼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详细] 时间:2015-01-23 10:53 查看:629次 标签:庄严中华文化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人才治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儒家治国理念的重大实践。为政之要,重在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如同得人心者得天下一样重要。...[详细] 时间:2015-01-23 10:45 查看:809次 标签:梅敬忠四大名著人才观念传统文化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智库在我们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详细] 时间:2015-01-23 09:16 查看:461次 标签:王伟光新型智库建设软实力
要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全球信息传播民主化,需要考虑与新兴国家在媒体和互联网方面进一步合作,推动国内传播秩序的民主化,抵制新自由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侵蚀,重建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内涵的批判新闻传播理论,彰显“社会至上”原则和表达最大多数劳动者的立场。...[详细] 时间:2015-01-22 11:06 查看:872次 标签:赵月枝中国故事国际话语权软实力
当下,许多民族语言面临日益严峻的危机。如何保护丰富的语言资源,特别是每一种语言中所蕴含的信息,是语言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现实意义而言,在推进民族语言识别、保护濒危语言等重大课题方面,语言人类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详细] 时间:2015-01-22 10:41 查看:302次 标签:语言人类学文化现象文化遗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这些钱都花到哪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发布会上介绍,由总局负责实施的重点工程,包括推进广播电视的“户户通”、中央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的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民阅...[详细] 时间:2015-01-22 10:37 查看:239次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工程文化建设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了谁的问题”是根本的价值判断和实践的首要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如果是政府本位、资源本位,缺少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理念和意识,就会从根源上导致了文化服务供需错位、效能不高的现象。...[详细] 时间:2015-01-21 15:46 查看:242次 标签:范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建设
礼义之乡、礼义之国、礼义之邦、礼义之朝、礼仪之邦、礼仪之国等词的使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皆为“历史的存在”,其间的兴替,是与时代、时势、人们的习惯与取舍等密不可分的,并非仅为误用、滥用的问题。“礼义”与“礼仪”亦非非此即彼的对立物,其关键乃在于如何因时...[详细] 时间:2015-01-21 14:40 查看:523次 标签:林存阳礼仪之邦礼义之邦传统文化
文艺从来都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消费活动和娱乐方式。作为一个时代民众的精神象征,文艺反映着人民的诉求与期盼,同时也引领着时代发展。...[详细] 时间:2015-01-21 09:53 查看:340次 标签:岳雪侠文艺作品文艺工作
文艺作品效益的实现与人民群众对作品的接受与否密切相关,要想实现作品效益的最大化,就要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传播方式多元的新常态,大力推进文艺内容、形式的创新,真正做到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详细] 时间:2015-01-20 15:50 查看:389次 标签:赵素萍文艺创作文艺作品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格局,全面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和发展动力。...[详细] 时间:2015-01-20 14:21 查看:294次 标签:公共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配置
儒学重视教育,相信人们经过教育和自身努力,都可以成才。儒学不是少数天才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文化。对于儒学所蕴含的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传承和发展,古为今用。...[详细] 时间:2015-01-19 13:49 查看:441次 标签:张岂之儒家思想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