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发展史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奇迹般地创建了一个多元民族与多元文化乃至多元宗教共生共荣完美典型的城市。无论放眼全国,还是放眼世界,如此悠久、持续、递进、多元发展的城市,只有这一座。正如希腊人将雅典卫城奉为圣城和神灵一样,北京也是这样...[详细] 时间:2022-04-15 16:08 查看:3650次 标签:王光镐北京城历史文化起源
2021年3月,教育部成立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中国的美育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央美术学院郑勤砚教授认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详细] 时间:2022-04-13 15:54 查看:4742次 标签:郑勤砚美育教育美术教育审美教育
在新时代,我们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本期报告,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马红民副院长从时代责任、道德规范、认知行动、人生追求四个方面出发,深入剖析了“探寻生命意义,追求人生价值”...[详细] 时间:2022-04-12 15:06 查看:7237次 标签:马红民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成长成才人生追求
世界上大多数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自己的建城史,历史悠久的北京城也不例外。本期报告,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原主任、北京艺术博物馆原馆长王光镐基于中国古代的文献资料,详细展现了北京这座古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探寻古代时期北京城的“老样子”,深入解读了“北京城的起源与发展”这...[详细] 时间:2022-03-29 11:35 查看:3880次 标签:王光镐北京城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文献资料
新时代青少年如果要成长为勇敢的、机智的、不怕困难险阻的人,就必须要找到一个优秀的榜样。谁能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榜样?解放军。本期报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澍晔从解放军的“六大优点”说起,向我们讲述了《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一书的核心内容,为新时代青少年立志成才寻找到了...[详细] 时间:2022-03-22 16:15 查看:3125次 标签:李澍晔家长课堂解放军榜样儿童发展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详细] 时间:2022-03-03 08:24 查看:25823次 标签:郭万超全球疫情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理论逻辑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从书中获取营养,让人们的视野开阔,内心坚韧,学会思考,提高道德修养,成为有自信的人。此外,通过阅读,还能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本期报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澍晔从“阅读要结合实际”“读书好,更要读好书”“在阅读中寻找榜样”等方面为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详细] 时间:2022-02-18 14:11 查看:4456次 标签:李澍晔阅读读书人生知识
庆祝新年是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在不同国家,“年”的开端不同。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开端,俗称过大年。北京人过春节,既有和其他地方相似的方面,也有强烈的地方性色彩。本期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张勃研究员从春节的历史、北京的春节习俗、春节的文化内涵三个...[详细] 时间:2022-01-29 10:43 查看:8179次 标签:张勃春节过年北京传统文化
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驱动。本期报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分析、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对文化科技融合的推动...[详细] 时间:2021-12-30 13:09 查看:10215次 标签:张京成高质量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
2021年,在“数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围绕“数字故宫”、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耿朔副教授围绕数字时代考古文博知识公众传播的喜与忧、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执行院长谢平教授围绕中国的时尚何以影响世界、《伟大征程》焰火总设计师蔡灿煌...[详细] 时间:2021-12-22 09:21 查看:11443次 标签:朱鸿文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技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刘东超教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主...[详细] 时间:2021-11-04 10:14 查看:94829次 标签:刘东超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讲话指导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发展、阐释研究工作。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林继富教授深入挖掘中秋节蕴含...[详细] 时间:2021-09-18 14:07 查看:6940次 标签:林继富中秋节中华文化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其中“文化强国”引领其他强国的建设,是实现其他强国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魏鹏举重点解读了“...[详细] 时间:2021-07-21 09:53 查看:16574次 标签:魏鹏举文化产业文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
中央财经大学莫林虎教授从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反腐倡廉,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思想与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康思想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与新时代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以文化人五个方面出发,详细讲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详细] 时间:2021-06-16 10:31 查看:34358次 标签:莫林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张宝秀院长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历史观和传统文化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详细] 时间:2021-04-27 09:09 查看:11499次 标签:张宝秀科学历史观传统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只小虫子。这种虫子能吐丝,它吐出的丝可以用来纺织、印染、彩绣。由此,中华民族的纺织文明、印染文明和刺绣文明应运而生。这只小虫子就是蚕。本期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围绕“养蚕缫丝”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四方面内容:一是中...[详细] 时间:2021-04-08 10:07 查看:4808次 标签:苑利丝织业丝绸之路人类文明蚕丝技术
民间过大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从大年的溯源、历史流变、传统习俗三个方面,生动描绘了大年期间中国老百姓的民生图画。对照萧放教授的讲述,您是如何迎接新春佳节的?...[详细] 时间:2021-02-09 09:35 查看:4582次 标签:萧放春节过年传统文化习俗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研究员从中国人传统服饰的智慧、中国人传统饮食的智慧、中国人传统民居的智慧、中国人传统民居的智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人传统生活中的智慧,对于我们...[详细] 时间:2021-02-08 08:34 查看:9183次 标签:苑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分类编辑了贞观君臣的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反映了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本期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谢保成研究员首先通过...[详细] 时间:2021-01-08 16:32 查看:8942次 标签:谢保成《贞观政要》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吴兢
本期报告,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郭小凌主任带我们回顾了比较史学的发展历程,讲解了历史学界专业领域中对“文明”的定义以及六种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从时空、经济、政体、思想文化等层面分析了古希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之处,敬请期待。...[详细] 时间:2021-01-08 16:07 查看:13015次 标签:郭小凌比较史学古希腊文明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