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古人说:‘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要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变化及其新要求,推进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依法办事作为特别行政区治...[详细] 时间:2022-11-29 14:31 查看:1260次 标签:王德岩跟着习主席学国学治国理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出自《资治通鉴》,意为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样才能常保富足。北方工业大...[详细] 时间:2022-11-15 13:29 查看:2214次 标签:王德岩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中说:“‘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2013年,我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蓝图初步绘就,成果逐渐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详细] 时间:2022-11-01 13:56 查看:1765次 标签:王德岩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一条大运河,漂来北京城。”运河的发展推动着北京城市的发展。随着对运河沿岸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的进一步开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目前已实现全线通航。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从运河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入手,梳理了中国古代运河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北京城市发展为例阐释...[详细] 时间:2022-10-27 09:56 查看:4528次 标签:陈喜波北京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运河景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周熙明教授通...[详细] 时间:2022-10-24 11:27 查看:16021次 标签:周熙明文化自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本期报告,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中国传统节日体系的由来以及中国人的时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阐释了二十四节气在时间制度中的特殊性。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刘魁立认为,二十四节...[详细] 时间:2022-10-24 11:15 查看:5597次 标签:刘魁立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春虚度无所成,...[详细] 时间:2022-10-19 09:30 查看:5524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权德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期报告,中...[详细] 时间:2022-10-14 14:14 查看:42463次 标签:刘东超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文化建设党的领导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中国诗词中有大量对秋日的描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褚宝增教授别出心裁地将诗词与秋日习俗联系在一起,先从习俗的定义谈起,而后从一首首诗词作品中带领我们一起探寻中国独特的秋日习俗,向我们描绘了转变心情的立秋、见证爱情的七夕、缅怀故人的中...[详细] 时间:2022-09-30 09:10 查看:5037次 标签:褚宝增诗词鉴赏秋日习俗秋季节日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着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应有贡献。本期报告,中央财经大学莫林虎教授围绕...[详细] 时间:2022-09-29 10:22 查看:3559次 标签:莫林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文化产业首都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回顾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十年,评述中国文化产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分析中...[详细] 时间:2022-09-21 09:36 查看:11408次 标签:魏鹏举喜迎二十大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详细] 时间:2022-09-21 08:56 查看:3514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天下之势不盛则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古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中秋诗句。中秋诗词因中秋佳节而生,又为这一佳节增添了一抹绮丽的文学色彩。走进中秋诗词,可以增进对中秋佳节的理解,更可以带领我们走入古人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在中秋节的悲喜感同身受。讲座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详细] 时间:2022-09-08 09:35 查看:6738次 标签:林峰中秋节中秋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佳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期报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以传统医学康复发展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详细] 时间:2022-09-07 16:04 查看:3436次 标签:吴世彩国之大者文化自信传统医学中医康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党中央把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中央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目的就是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各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详细] 时间:2022-09-06 08:59 查看:2930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列宁强调:‘如果党的劝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教给他们的东西不相一致的话,千百万人是决不会听从这种劝告的。’领导...[详细] 时间:2022-08-24 08:52 查看:2709次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国家治理上之为政墨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引用名篇经典生动传递执政理念和治国思想,用典精妙,句句箴言,备受关注。本期报告,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王德岩副教授带我们一起品读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诗词典故,如“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详细] 时间:2022-08-22 15:09 查看:11601次 标签:王德岩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诗词典故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二十一世纪以来,如何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包括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变得很重要,也是因为我们国家既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在最近的七十多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期报告,北京大学贺桂梅教授以重读红色文学经典为索引,从新中国史、“中国...[详细] 时间:2022-08-16 12:47 查看:5965次 标签:革命文化中华民族红色文学民族复兴贺桂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北...[详细] 时间:2022-08-15 10:06 查看:5392次 标签:向勇大国首都气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影响力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生忧国忧民,锐意改革,刚正廉洁。他在《岳阳楼记》中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情操,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与思想瑰宝。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详细] 时间:2022-08-12 13:12 查看:5056次 标签:梅敬忠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忧后乐古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