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强化以增收节支为目标的财力保障。一是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正确处理结构性减税与加强税收征管的关系,针对薄弱环节,深挖潜力,依法征税,做到该减则减,应收尽收。强化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按照厉行节俭、勤俭办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加强县乡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适应举债搞建设的意识,多渠道举债融资加快发展。既要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避免盲目融资,给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更要树立“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观念,想方设法多融资。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财政债务管理和偿还机制,确保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同时,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三是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切实开动脑筋,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加大县级平台和政府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在政府控股的前提下,降低门槛,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资扩股,壮大融资平台实力。敢于和善于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各种社会资源,强化投融资的支撑作用,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弥补财力和建设资金不足。特别是在新区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和引进金融部门的、社会的、民间的等各个方面的资金,推进新区建设步伐。
(三)强化以社会和谐为关键的稳定保障。针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整合优化、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 “全力抓当前、致力谋长远”的要求,深入开展“爱国、法制、感恩”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置预案、舆情引导和联动协作等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维稳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交通、建筑、企业、消防、学校等重点领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强化以优化环境为手段的服务保障。牢固树立环境建设也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准备工作,理顺部门职责,转变职能,切实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行 “阳光政务”,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努力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公开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建诚信**,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