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怎样与朋友共事,“管鲍之交”告诉你

摘要: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厚重的共同记忆,是凝固的永远不能改变的事实;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沉淀。当历史与成语相逢,便会呈现出瑰丽的景象。本系列节目以成语故事为楔子,勾皴点染,描绘中国历史的绚烂多彩、波诡云谲。

     张小峰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http://www.71.cn/2016/0511/889280.shtml 

看过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人 ,一定会对“朋友”二字的理解会深一层。其实,怎样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中国历史上的“管鲍之交”就很明白地告诉你了。

虽然管仲的名声更响一点,但我更敬重鲍叔牙。

管仲名夷吾,字仲或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年轻时也是一对穷哥们,他们一起在南阳一带做生意,赚了钱,管仲来分,可以管仲每次都给自己分很多,分给鲍叔牙的却少一点。这要放在别人身上,哥俩早就拜拜了。可是鲍叔牙并不在乎。每次赚钱了钱分红,管仲都这么干。可能是手下人实现看不下去了,就把管仲多占的事告诉了鲍叔牙。其实鲍叔牙早知道了,只是装作不知道,像他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怎么能不清楚管仲多吃多占的事情呢?但是鲍叔牙的回答却很神,他说:“管夷吾家里穷,而且还要赡养老母亲,他多拿一点,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不介意。来告状的听后无语了。鲍叔牙对管仲的感情还是那么真挚。但是鲍叔牙的回答却传到了管仲的耳朵里,他将此话深深地记载心中。

后来,鲍叔牙发达了,管仲为鲍叔牙做事,但是不幸地是,事情搞砸了,鲍叔牙更穷困了,管仲很内疚,但是鲍叔牙依然相信管仲很能干。管仲曾三次上前线,结果三次都作了逃兵,因为管仲家中有老母亲无人照顾,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是胆小怯懦,逃跑是可以理解的。管仲曾经三次辅佐国君,但三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依然认为错不在管仲,而是错在国君不了解他的才华。总之,管仲不论有多么点背,抑或不好,鲍叔牙始终笃信他是治国良才、世间俊杰。更令人敬仰地是,鲍叔牙还千方百计地把管仲推荐给国君,并主动让贤,甘居其下,从而成就了齐国霸业和管仲美名。这样的朋友,巍然如山,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管鲍之交”不仅体现在生活上、为人上,更可贵地是体现政治上的通力合作、心无芥蒂上。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