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退避三舍

摘要:“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以国君之礼相迎,四年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重耳)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QQ截图20160615084732

张小锋 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http://www.71.cn/2016/0629/896907.shtml

专辑:http://special.71.cn/160530-8/

重耳(晋文公)成了秦国的女婿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夺位,最后成功登临宝位,是为晋文公,这一年是公元前636年(鲁僖公二十四年),这时重耳62岁。

晋文公即位后重用狐偃、赵衰、先轸等精明强干的大臣,推行“明贤良”、“赏功劳”、“举善援能”、“通商宽农”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政策,励精图治,使晋国迅速强盛起来,从而奠定了日后争霸诸侯的基础。(见《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晋文公君臣马上意识到,这是个“信宣于诸侯”的绝好机会,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敌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周襄王大为感动,为了表达对晋文公的谢意,就把“南阳之地”的大片土地赏赐给了晋国。这一番举动,使晋文公不仅赢得了尊王的美名,立信于诸侯,又取得了进出中原的捷径,可谓名利双收。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