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哪里?(2)

摘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宣讲家网文化博览栏目特别推出《成语背后的故事》系列节目,敬请关注本期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桓公又问,对于庆父问题怎么解决呢?仲孙说,作恶多端,必有报应,我们等着看结果就行。齐桓公又问,那么,鲁国内政不修,我们可以乘机攻灭鲁国吗?仲孙回答说,时机未到,不可以。君主最好想办法消除鲁国的大难,保持与鲁国的友好关系,这才是一代霸主的器度。应该说,仲孙分析的很到位,看到也很清楚,齐桓公也从谏如流。对于庆父的为非作歹,鲁国人忍无可忍,群起而攻之,庆父逃到莒国,哀姜逃到了邾。鲁国陷入混乱。齐桓公派兵援鲁,另立了季友支持的公子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庆父外逃在莒,在鲁国、齐国的追讨压力之下自杀而死,齐桓公派人将哀姜招到齐国,用鸩酒毒死了哀姜。至此,鲁国的内乱最终消除。

齐桓公没有乘鲁国内乱而攻伐,反而援之以手,这与他的“亲邻国”、图霸业的政治主张和雄图远略是一致的。《国语·齐语》“管仲教桓公亲邻国”条专门记载了君臣二人的对话。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