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命大夫里克、荀息率军进攻虢国。虞国在虢国的北边,更毗邻晋国,晋要想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不但同意借道,还答应配合晋国的军事行动。两国军队很快攻下了虢国的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县东北)。
三年之后,晋国再次攻打虢国,第二次向虞国借道,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夫宫之奇劝阻说: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话说得很明白,道理也很清楚。他指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虢两国,互相依存,虢国一亡,晋国又怎能放过虞国。
但是,虞国国君鼠目寸光,贪图小利,又不愿开罪晋国,他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请求。宫之奇见劝谏无效,悄悄地举族外逃他国了。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大惊失色,当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虞公也成了晋国的阶下囚。原来晋国送给虞的良马和美璧,又回到了晋君的怀抱。晋献公对荀息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马虽吾马,齿亦老矣!”这是对荀息的鼓励、赞许,也是对自己胸有成竹的肯定,更显示出对宝马、美璧的珍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假道伐虢的来由,“假道伐虢”也可写作“假途灭虢”。假道伐虢也成为著名的“三十六计”的一计。同时也是“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的出处。
假道伐虢体现了相当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它是“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思想淋漓尽致的体现,善用兵者往往有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利、怯懦等弱点,以攻击第三方为由,慢慢渗透自己的势力,控制对方,一旦时机成熟,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消灭或制服对方,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当然,假道伐虢中的虞国国君的行为和下场,留给后人的警示就是:不可贪图眼前小利,不可助长敌人气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