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所以文化自信是当前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期报告中,任大援老师从对文化自信的四点认识谈起,指出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并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现象、古代的...[详细] 时间:2019-11-29 13:43 标签:任大援文化自信经典阅读中国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核心经典《中庸》就对其进行了系统地阐发。本期报告,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详细] 时间:2019-11-26 11:34 标签:韩剑英《中庸》知行观时代意义
古代思想家、先秦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认识论极具丰富的社会经验。不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非常喜欢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它教会人们认识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本报告从...[详细] 时间:2019-11-20 15:25 标签:蒋重跃老子思想精华国学文化
信息爆炸的时代,产生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海量数据。对大数据信息的应用和获取,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统计,认识大数据?当前有哪些数据类型?我们又该如何分析不同的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来自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朱利平教...[详细] 时间:2019-11-18 17:12 标签:朱利平统计大数据
昆曲是前人留给后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昆曲艺术的了解和传承,就是对传统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了解和传承。本期报告中,有着40年昆曲演艺及研究经历的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孔爱萍老师,以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演...[详细] 时间:2019-11-15 15:14 标签:孔爱萍园林昆曲花旦比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是70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工业遗产虽然是已经逝去的鲜活,但透露出的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新中国的起点、共和国...[详细] 时间:2019-11-15 10:48 查看:7337次 标签:李志英工业遗产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报告人从本期报告的立意谈起,为广大网友讲解其选题的出处,并列举了毛泽东、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习近平同志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事例,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必然性、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使命结合起来等方面,为我们深入解读了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详细] 时间:2019-10-30 09:03 标签:梅敬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情怀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前者为主的对立统一关系。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借鉴、吸收、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详细] 时间:2019-10-29 13:01 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详细] 时间:2019-10-23 09:28 标签:两弹一星研制启示两弹元勋“两弹一星”精神
谈起中国文化名人,人们便会立刻想到孔子、孟子,他们在中国文明的创造中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还有相当多的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譬如中国的建筑营造技艺、造纸术、活字印刷、纺织术;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中,除孔孟之外,还...[详细] 时间:2019-10-18 14:12 标签: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传统工艺
报告站在中国和欧洲文化互动的角度,从古罗马、古希腊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以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切入点,梳理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国与西方交流相遇的历史,掌握西方与中国互通互鉴的历史,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提升民族的文化自觉,更...[详细] 时间:2019-10-16 16:17 标签:李真中西交流历史文明互动
国歌、国旗、国徽等,构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基础。其中,国旗与国徽就是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辨识文化系统”中视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通过从近代“国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带给我们的启示、...[详细] 时间:2019-10-10 10:51 查看:11919次 标签:张志君国旗国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国歌、国旗、国徽等,构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基础。其中,国歌就是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辨识文化系统”中听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及启示两个方面回...[详细] 时间:2019-09-30 10:23 查看:9898次 标签:张志君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莫林虎教授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详细] 时间:2019-09-30 09:16 查看:30244次 标签:莫林虎文化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都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等主题,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它又被更多的赋予了敬老养老的内涵。重阳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大家对重阳节的意义应...[详细] 时间:2019-09-30 09:15 标签:户晓辉重阳节重阳节内涵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
民俗文化与乡村的振兴,需要深入乡村内部,总结提炼乡村的民俗传统资源,发现与呵护村落内生性的动力。依托社会大环境,根据当代社会的需要,对民俗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实现村落内涵发展的振兴之路。...[详细] 时间:2019-09-25 15:19 标签:民俗文化乡村振兴
宣讲家网系列节目《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以习近平主席讲话为切入口,每期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主席在讲话中引用的经典名句,从中提炼出中华文化的智慧,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本期讲稿,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详细] 时间:2019-09-20 17:06 标签:郭继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
我们正处在一个美好但浮躁的时代,这种时候正适合读王维,因为王维的诗中有我们缺少的闲情逸致和从容淡定。本期报告中,南通大学教授王志清作了题为《王维:盛唐的象征性符号》的报告,为广大网友介绍了何为盛世,何为盛唐诗,王维对盛唐诗乃至中国古诗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王...[详细] 时间:2019-09-17 14:30 标签:王志清盛唐王维象征唐诗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德育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詹万生教授认为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来归纳总结,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德育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德育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发展。...[详细] 时间:2019-09-12 16:52 查看:16398次 标签:詹万生德育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思政课新中国成立70年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而《老子》作为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人高道、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引用《老子》中的经典名句,其对《老子》的应用显示了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详细] 时间:2019-09-05 16:47 标签:王德岩老子治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