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流韵》是著名化装艺术家杨树云集60年影视化装大成的心血之作。本期报告中,杨树云老师以著作《唐风流韵》为切入点,结合自身走上化妆行业并不断刻苦钻研提高技艺的经历,向广大网友介绍了唐妆里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了从一而终、全情投入的职业精神,强调并呼吁大...[详细] 时间:2019-08-29 11:31 标签:杨树云化妆非遗传统文化影视剧
北京旧城虽创建于较晚时期,但其体现的宇宙模式与观象授时体系却直通农业文明之滥觞,彰显中华文化惊人的连续性;北京旧城是“中”字型中国古代城市的杰出代表和伟大结晶,必须尽最大力量加以保护。...[详细] 时间:2019-08-27 18:13 标签:北京文化历史旧城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即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书院作为古人读书、讲学、做学问之地,...[详细] 时间:2019-08-22 09:56 标签:张志君中国古代书院传统文化历史名人文化
德国汉学家萧婷这部报告,对杨良瑶神道碑铭内容提出了探讨,讲述了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的过程,同时深入探讨中国唐代外交仪节,对大家正确认识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研究方向。...[详细] 时间:2019-08-22 09:50 标签:萧婷唐朝杨良瑶黑衣大食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本期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张海荣教授将从“文化自信的提出背景”“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支撑”“树立文化自信需要破解的问题”三个方面,为广大网友深...[详细] 时间:2019-08-09 11:01 标签:张海荣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中国...[详细] 时间:2019-08-06 09:20 查看:5546次 标签:曹三省建设网络强国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
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来看,汉字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创意。以汉字这样一种已经有的符号体系为基础,升华出来的一门比其他门类更具文化依赖性的艺术就是书法艺术。本期报告中,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鹤以“书体的演变”为题,通过解读历史的真实记录及古人留下的墨迹,与大家交流...[详细] 时间:2019-08-02 17:22 标签:孙鹤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书体演变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刘东超教授从文化自信的概念、问题和困惑、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坚定文化自信”这一...[详细] 时间:2019-08-02 16:55 查看:17999次 标签:刘东超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郭万超从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敬畏四个方面...[详细] 时间:2019-07-26 16:45 查看:13891次 标签:郭万超文化发展文化自信创意产业文物保护
优秀传统文化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其传承和发展必须要根植于人民,考虑人民的需要,如此才能切实起到引导人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的作用。本期报告中,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郭继承围绕“弘扬中华美德,养社会风清气正”这一主题,重点阐释了三个问...[详细] 时间:2019-07-12 16:44 标签:郭继承传统美德风清气正独家讲稿价值观
本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刘仕国研究员为我们阐述了世界经济统计的目的、对象、内容与方法,讲解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统计的影响以及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统计治理,并提出大数据对政府统计治理的五点启示。...[详细] 时间:2019-07-03 10:35 标签:刘仕国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统计大数据政府统计治理
中国文化倾向于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不主张世界上的事都那么不可调和。“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详细] 时间:2019-06-20 13:19 查看:1624次 标签: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大智慧价值理念
张九桓大使自1973年进入外交部,到2009年离开外交第一线,36年时间,历任中国驻尼泊尔、新加坡和泰国大使,以及亚洲司司长。文中其以亲历者的身份,为网友讲述了在尼泊尔和新加坡任大使期间所经历的中华寺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片段。...[详细] 时间:2019-06-19 11:08 标签:张九桓外交官中华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尼泊尔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但是,全国各地的端午习俗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南北方差异较大。例如,端午节的节令食品是粽子,但北方的粽子一般是素馅甜味,而南方除此之外还有咸味的肉粽子。南方端午多龙舟竞渡,北方过去很罕见,近年才从南方引进了一些竞渡活动。南北方端午节...[详细] 时间:2019-06-06 13:10 标签:陈连山端午节端午习俗端午文化端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热爱伟大祖国,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详细] 时间:2019-05-31 17:31 查看:3636次 标签:吴著友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
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经典著作《堂吉诃德》作为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甚至称“所有的小说都是《堂吉诃德》主题的变奏”。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就包含着对“《堂吉诃德》主题变奏”的回应。...[详细] 时间:2019-05-30 15:15 标签: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
城市作为一个空间实体,既具有生产功能,也具有消费功能,更具有文化功能,文化资源有效整合与创意利用的最佳载体就是城市,而城市发展与空间再生产的本质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新时代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实践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北京文...[详细] 时间:2019-05-21 14:13 查看:7189次 标签:张景秋北京城市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诗经》历史远至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中国诗乐舞等多种艺术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诗意化开端。历来人们接触《诗经》,只是朗读和背诵,但《诗经》在古代其实一直是以唱诵方式流传的,只是现代已经遗失了乐章。中国人不能不读《诗经》篇章,更不该不听《诗经》歌曲。...[详细] 时间:2019-05-10 10:17 标签:张卓诗经琴歌中国文化周代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古诗非常熟悉,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但是提到新诗(现代诗),大部分人会感到困惑,甚至产生疏远感,觉得它离日常生活很远,但到底有多远,又模模糊糊的说不清、道不明,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去掉新诗的神秘面纱,拉近新诗与现代人的心理距离...[详细] 时间:2019-05-08 14:34 标签:臧棣新诗现代诗欣赏顾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凯歌行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从五个方面对中国世界史研究全面系统地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分别是:弘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秀传统,构建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加强关注现实、服务大...[详细] 时间:2019-04-26 09:31 查看:4958次 标签:于沛世界史研究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