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卧薪尝胆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3)

摘要: 有一幅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一副非常励志、极富正能量的对联,它出自清末一个大才子之手,对联中蕴含了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其中一个就是“卧薪尝胆”。卧薪尝胆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讲述了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之间的竞短争长和命运沉浮。

于是,越军进至笠泽(苏州南边一条与吴淞江平行的江)南岸,与吴国迎战的军队夹江对峙。战斗从夜半打响,勾践亲率6 000精兵从中间出击,左右两军,侧翼夹攻,一举击溃吴军,越军乘胜追击,三战三捷,直捣姑苏城下。但是经营多年的吴都城池十分坚固,攻破却非易事,越军暂时回师。公元前475年越国再次发兵进攻姑苏,仍然不能得手。勾践只好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经过了两年,吴国终于“士卒分散、城门不守”。在公元前473年的冬天,越军发起强攻,打进吴都,夫差率众逃至姑苏台上,越军重重围困,夫差只得派王孙雒袒衣膝行勾践面前说:“往日我们在会稽得罪了您,不敢违命,同您结好;如今您前来惩治我的罪过,我唯命是听,希望也像当初一样,允许我长为越王臣虏。”勾践也有些不忍,打算接受这个请降。但是,范蠡当即上前说:“君王您忍辱受苦20年了,为了什么?现在能一旦抛弃前功么?”于是回绝王孙雒说:“往日是上天把越赐给你吴国,你们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吴赐越,我们不敢违背天命而听从你们的要求。”吴方还一再哀求,范蠡毅然鸣鼓进兵。王孙雒流着眼泪而去。吴国君臣最后成了越军的阶下囚。勾践似乎还有点怜悯之心,派人对吴王说:我给你甬东(甬句东,今舟山群岛)之地,食税300家。也许夫差认为这正是加给自己的羞辱,说:我老了,不能侍候您了。于是自杀而死。

越王平吴之后,进而与中原诸侯交往,正式聘鲁,干预邾国君位之争,并且“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即舒州,今山东薛县),致贡于周王室,周元王使人踢勾践祭祀肉,册命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了宋,把吴国侵占的宋国的土地归还给了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划给了鲁国。从此,越国的武装力量驰骋江淮之间,东方诸侯都来朝贺,建立起贺台,史载勾践号称“霸王”。这是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